許多人寧願在他熟悉的冰雪中受苦,卻不願冒險穿過這些冰霜,去看看另一端是什麼。
看完覺得很不錯的文章,讓更多人傳閱分享~~
有人不解的問我:「妳常說,我們應該要『信任自己』,現在你又說,我們該『信任老天』,請問,我到底是該相信自己?還是該相信老天?」其實,當我說「要信任自己」的時候,是鼓勵你,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力量,因為只要我們對自己有信心,就能善用正面的信念,為自己創造出美好的生活。而當我說「要信任老天」的時候,仍然是在鼓勵你,既然你還無法信任自己是具有力量的,那麼就請先篤信「老天」一定會幫助你好了。這個「老天」,指的就是「你自己」啊!其實,不管是「信任自己」或是「信任老天」,重要的是「要信任」。當我們信任自己是值得「享樂」的,不管是工作或是玩樂,我們的確都可以很享受當下的那個時刻。
中年的叛逆/沒有「形象」 生活更自在
不管是想要別人記得自己或是忘了自己,每個人在乎的都是有關自我的形象,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說道:「我們每個人在心中都有著自我的雕像,只不過這個雕像不是被我們用手所雕刻出來,而是用意念、經驗與知識所刻出來的,是我們用無數的掙扎、衝突、痛苦所刻出來的。」又說:「由於大多數的人隨時隨地都在關心自己是不是夠好、別人會怎麼看我、我會不會成為大人物、別人會不會尊敬我……因此我們永遠都生活在掙扎與衝突之中,年紀越大,自我的形象就越堅固、越固執,除了美好的形象為自己帶來一些安慰,你就再也感覺不到快樂……。」
克里希那穆提認為,只要我們心中存有形象,認為自己該擁有什麼樣的形象,或應該為自己創造出什麼樣的形象,我們就將會更擔心自己,讓自己疲於奔命,因此也喪失了清明與快樂。 當我們越是在意別人,就表示對自己越沒有信心,同時也顯示出我們過於關注自己的形象。為了不讓別人看扁了自己,不許別人藐視我們「自以為是」的形象,於是我們裝模作樣的保護這個形象。
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,有人認為做老師的該要道貌岸然,也有人希望為人師表能夠和藹可親。別人要怎麼說,我們不可能去堵住他的嘴,我們能做的,就是全力的支持自己,告訴自己:「這就是我、我贊成我自己、我喜歡我自己的樣子、我愛我自己。」
過去,我曾與許多害怕「負責任」的人談過話,他們共同的經驗就是:從小不斷地被批評、被指責,不是這個做得不對,就是那件事做得不夠理想。時間久了之後,他們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,終於深信自己確實是無能的,而且這一生都不可能會將事情做得讓人滿意。像這樣充滿了負面思考的人,在面對世界時,他們的態度是:「既然我無法把事情做得好,那我為什麼要去做?我還是盡量想辦法逃避好了,這樣就不會有犯錯的機會了。」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做父母的都不能理解,從小乖巧聽話的孩子,怎麼在長大後卻不能為自己負起責任。
其實,「負責任」這件事情,不是嘴吧說「該負責任」,你就能負起責任;如果對自己缺乏信心,心中想的盡是:「萬一做錯了該怎麼辦?」你當然就不會讓自己去承擔任何的冒險。
想要改變「多一事,不如少一事」的心態,還是得從「肯定自己」與「讚美自己」做起。由於我們的潛意識無法分辨時間,它不知道如今的你是小孩還是成人,所以只要我們不斷地對著自己「說好聽的話」,同時鼓勵自己:「哇,你做得真好,你真是好棒!」那麼,我們內在的小孩就會逐漸變得「有信心」與「開朗」起來。當「內在小孩」變得強壯了,真實的自己也會強壯起來。這樣的練習,需要經常做,而且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努力才能見到效果。想想看,既然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」,你心中的害怕當然也不可能立即就消失。
這些年來,我很珍惜自己獨處的時間,不會勉強自己去應酬別人或去做自己不喜歡與不開心的事情;如此一來,大部分的時間我都處在自由自在的氛圍當中。偶而,當我感覺有些沮喪或情緒低落時,就會花時間讓自己坐下來靜心,或者給自己充分的時間休息,讓自己成為一個徹底的懶蟲;我知道,等到我恢復精力之後,就會有能量激勵自己,我會告訴自己:「妳是個很棒的老師」、「你是個好媽媽」、「妳這樣做很好啊」、「說錯了話,沒關係啊」、「這問題一定可以解決」、「這件事一定會有好的結果」、「妳是個有福氣的人」、「萬事亨通」、「幸福綿綿」、「好事多到數不完」……總而言之,我已經為自己成立了專屬的「啦啦隊」,只要有需要時,我的「啦啦隊」立刻就會現身,為自己大大的加油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