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城裡,有家園藝店,老闆名叫別業,很有詩意,我記得王維的《終南別業》,她太太說不是,是她老公不務正業,名字取壞了。別業先生的園藝店,外觀雜草叢生,一走進去,別有洞天,別人棄之如蔽屣的野花雜草,他都能種成一團燦爛,更重要的是講出一番道理。
「溪邊就有的野薑花,治頭痛,煮吳郭魚的話……」「這種百合食補藥用都行,拿它煮粥,要記得先熬……」每種花草在他眼裡都有故事,從前庭講到後院,我手裡的花花草草從一袋提到十幾袋,甚至說:「明天我用小貨車幫你載去學校,順便幫你規劃一下植物園。」
「我沒有植物園,我是小學老師。」其實我是來買幾株教學用的植物。
「老師更要懂呀,水路如果裝得好,省功省時還能分出沼澤、平地與沙漠區。」
做過餐廳水電中醫
別業的太太告訴我一則傳奇:她先生的家原是小城有名餐廳,他不想拿鍋鏟。高工讀水電,不想一輩子幫人配電線,讀2年就休業,去中藥行當學徒,學了3年6個月,到大陸讀中醫,回來考了執照。「我以為要做先生娘了。」別業太太不無懷念的說:「這幾年,他又移情別戀,愛上這些雜草,看完病就去種草,種著種著,從一盆拓展到一整片田。」
「就是不務正業,好好中醫師不做……」她的口氣其實很驕傲,以前是先生娘,現在搬花草,卻頗有一種深以為傲的快樂。
其實想想,所有的不務正業都已交融成了一種正業,聽別業先生講花草,能談養生,那是中醫素養;談到食材應用,那是餐廳背景,而水路、管線安排,和高工時的養成更脫不了關係,因緣際會,最後成了這樣一位出凡入聖的植物達人。
歷史上,班超也算不務正業的代表,家學淵源,想靠文學出頭容易,他卻毅然從軍。從軍是一條路,他竟又跳脫跑道去當西域大使,還是常派無邦交國的使官。以一身文膽,在漫漫的歷史裡,留下自己輝煌的一頁。
學以致用很好,如若孩子學非所用,要走一條「用所非學」的路,那其實是要很大熱情與決心的。
《可能小學巡堂筆記 王文華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