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設定相機,後設定閃光燈。在離機閃領域,M 模式是應用上的大宗。在拍攝時,我們會面臨兩個問題,一個是閃光燈的出力,另一個則是相機的測光、曝光設定。基本上,我們是先決定相機的設定值,再決定閃光燈的出力問題。先參考環境光,再考慮閃光燈。
思考一下:在閃光燈未觸發時,相機的設定值本身不能讓主體過曝!當主體已過曝,那麼閃光燈進來時,結果還是過曝!但如果主體曝光不足,我們就用閃燈將他補足光線。
如何決定相機設定及閃光燈出力?
我們先講基本原則,實戰時,閃燈攝影受到環境光的影響很大,會因場景跟環境光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請各位以矩陣測光的值做參考值,然後決定主體應該要欠曝Under 多少!
如果相機設定值,主體Under 達到1.5 級以上時,那麼等一下閃燈出力需要較強,才能讓主體曝光剛好,這時閃燈做為主光; 如果設定值只會讓主體Under不足一級、0.5 級左右,閃燈出力通常不用太強,此時閃燈的角色就是補光。
相機測光的意義
相機測光後,要讓主體Under 不足多少?這是攝影師的決定。先用矩陣測光來測整體的畫面,有兩個重要意義:
1. 相機測光後,得到環境光參考,並開始決定主體Under 的程度、環境光的參與程度,這就是相機設定值的依據。
2. 主體Under 的程度,就可決定閃燈的角色,以及出力的大小程度,這是閃燈出力的依據(後面會更詳細的探討)。
以此為依據,我們便先拍攝幾張,看看當時的判斷是否正確。
首拍後主體的明暗調整
至於首拍之後,如果還要調整主體的明暗程度呢?應該怎麼做?
因為相機的設定值主要是管場景,主體的明暗是閃燈在負責,所以,應該要先調整閃燈的出力大小(或是稍微調整一下閃光燈的距離)。
如果不調整閃燈的出力時,相機的設定這邊,就是「用光圈來控制主體明暗、用快門來控制環境的明暗」,便是所謂的「光圈管主體、快門管場景」。
幾個必背的重要口訣
有幾個重要的原則:
相機測光:先決定閃燈的角色,再決定相機測光的Under程度。
閃燈出力:主體Under 越多,閃燈出力通常越強。
讓相機管場景,讓閃燈管主體。
光圈會影響主體,快門會影響場景,ISO感度會影響整個畫面。
拍攝階段,如果不調整閃燈出力,相機快速的調整原則:
主體太亮,先縮光圈,主體太暗,加大光圈。
場景太亮,加快快門,場景太暗,放慢快門。
整體太亮,降低感度,整體太暗,加大感度。
本文引用自:
http://digiphoto.techbang.com/posts/7220-flash-combat-forces-full-manual-flash-output-decision-thinking
留言列表